
黄天培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联系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楼生物农药研究中心生物被膜研究组(关雄教授团队)
办公电话: 0591-83789258
QQ:34291501
E-mail: tianpeihuang@126.com
生物被膜研究组主要以苏云金芽胞杆菌(Bt)为模式生物,基于比较蛋白质基因组学、农药学、微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等方法,开展基于生物被膜延长Bt田间持效期及生物防治害虫等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招收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留学)理学学术型博士生、生物学学术型硕士生、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生和本科生加入研究组。有意向的学生也将获得导师在读学生的联系方式了解各方面情况。2020年3月,研究组有1位留学博士生、1位国内博士生、1位留学硕士生、7位国内硕士生和6位本科生。
目前工作重心主要有:

生物被膜研究组在读研究生成员与导师合影(2020.3)
1)个人简介
男,1979年生,博士(高中保送,硕士保送,提前攻博,硕博均由福建农林大学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导师关雄教授、张杰研究员),生命科学学院、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防治学报》和《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编委,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委会委员、《农医生》平台植保专业特聘专家,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微生物生物技术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地区基金通讯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加拿大农业部南方作物保护和食品研究中心、法国农科院(INRA)、加拿大女王大学访问学者,加拿大女王大学博士后,第十四届全国芽胞杆菌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副主席(2019年),福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福建省科技特派员)。
编写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基因工程》(编委;何水林教授主编)和《害虫生物防治》(第四版)(参编;林乃铨教授主编), 目前承担来华留学博士生《生命科学研究进展Research advances in life science》、来华留学硕士生《生物科学专题Special topics on bioscience》和本科生《Microbiology》双语课教学,曾承担《进化生物学》、《生物农药》、《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技写作教程》和《生命科学进展》等教学,重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曾获得生科院优秀班主任(2009-2010年度)、生科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2017年1月)。指导的学生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全国芽胞杆菌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一等奖和优秀学术报告奖、校挑战杯特等奖、校优秀毕业生和校优秀毕业论文等奖项,能发表SCI论文、中文一级学报论文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指导的学生考上中科院、厦门大学博士、保送攻读中科院、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单位的硕士或从事大学、出入境检验检疫、疾病预防控制、公安医学检验等生物相关行业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研)和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在研)、国家863计划子任务、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科研项目14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科技部农业转化项目、福建省产学研重大专项的核心骨干,发表(接受)学术论文66篇(其中25篇为英语论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排名第一的2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7名)、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6名)、福建省6.18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金奖、铜奖(均为第3名)和生科院科研大比武青年科技新秀奖三等奖(2016年),为《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Current Microbiology》、《Journal of Medical Entomology》、《Archives of Insect Biochemistry & Physiology》、《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Plos One》、《MicrobiologyOpen》、《Research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中国生物防治学报》、《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和《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等杂志审稿专家,多次获邀作全国微生物防治相关会议的大会学术报告传播学术发现,活跃在Bt生物农药前沿,对本学科发展思路清晰。
2)大学开始受教育经历
1997年9月-2001年7月,福建农业大学,本科/学士,导师关雄教授(保研)
2001年9月-2003年8月,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研究生(因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无硕士学位),导师关雄教授、张杰研究员
2003年9月-2006年7月,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研究生/博士,导师关雄教授、张杰研究员
3)研究工作经历
2006年8月-2009年8月,福建农林大学,助理研究员
2008年7月-2008年8月,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名: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
2008年9月-2008年11月,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南方作物保护和食品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09年9月-2017年8月,福建农林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011年4月-2011年6月,法国农科院(INRA)访问学者
2011年-2014年,饲料安全与生物调控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理事会理事
2013年7月-2015年1月,加拿大女王大学生物医学与分子科学系访问学者、博士后
2017年3月-至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通讯评议专家
2017年7月-2020年12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农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农医生》平台植保专业特聘专家
2017年9月-至今,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7年10月-2021年10月,《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第五届编委、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2018年10月-至今,《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编委
2019年9月-至今,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微生物生物技术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4)主持课题
项目编号:2017YFD0200400
项目名称:活体生物农药增效及有害生物生态调控机制
起止时间:2017.7-2020.12
国拨经费:56万元
项目编号:31672084
项目名称:基于比较蛋白质基因组学解析生物被膜调控网络和交联对苏云金杆菌生防活性的作用机制
起止时间:2017.1-2020.12
国拨经费:55万元(直接经费)
项目编号:SKLOF201602
项目名称:基于比较蛋白质基因组学构建Bt生物被膜调控网络
起止时间:2016.1-2017.12
国拨经费:10万
研究子任务名称:产生物被膜高效Bt工程菌构建
课题/编号:细菌类生物杀虫剂研究和产品创制/ 2011AA10A203
起止时间:2014-2015
国拨经费:7万
项目编号:31201574
项目名称:基于基因搜索和转座子组学的生物被膜新基因克隆
及其生防功能分析
起止时间:2013.1-2015.12
国拨经费:23万元
项目编号:SKL2012OP05
项目名称:生物被膜相关基因对苏云金芽胞杆菌生防能力的影响及其
机制
起止时间:2012-2013
国拨经费:10万
研究子任务名称:多杀菌素储粮防护剂新剂型开发
课题/编号:储粮粮情关键因子调控及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 2011BAD03B02
起止时间:2011-2013
国拨经费:5万
项目编号:JA10099
项目名称:可处理含镍工业废水的苏云金杆菌网络基因克隆和鉴定
起止时间:2010-2013
国拨经费:1万元
项目编号:0b08b005
项目名称:现代绿色农业技术与分子生态工程
子课题名称:苏云金芽胞杆菌生防基因研究
起止时间:2009.1-2012.12
国拨经费:3万元
项目编号:2009-N-43
项目名称:果树白粉虱座壳孢菌生防菌落及提取物研究与应用
起止时间:2009.7-2012.12
国拨经费:10万元
项目编号:2009J505165
项目名称:苏云金菌素对霍乱弧菌等食源性病原细菌
及其生物膜的作用
起止时间:2009.3-2011.12
国拨经费:0.9万元
项目编号:2006F3016
项目名称:苏云金芽孢杆菌功能基因inhA的研究
起止时间:2007. 1-2009. 12
国拨经费:4万元
项目编号:SZ2007035
项目名称: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登革热主要媒介害虫的研究
起止时间:2008. 1-2009. 12
国拨经费:5万元
项目编号:JA07066
项目名称:高效防治抗性害虫的苏云金芽孢杆菌Cry2蛋白利用研究
起止时间:2007. 7-2009. 12
国拨经费:1万元
5)部分科研成果
[1] Idris A.L., FanX., MuhammadM.H., GuoY., Guan X.,HuangT.* 2020. Ecologically controlling insect and mite pests of tea plants with microbial pesticides: a review. Archives of Microbiology, DOI: 10.1007/s00203-020-01862-7.
[2]Su X., LiL. , PanJ., FanX., MaS., GuoY., IdrisA.L., ZhangL., PanX., GelbičI.*, Huang T.*, Guan X. 2019. Identification and partial purification of thuricin 4AJ1 produced by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rchives of Microbiology, DOI: 10.1007/s00203-019-01782-1.
[3]Jin X., Yao J., Fan H., Che Y., Pan J., Zhang L., Pan X., Gelbič I.*,Huang T.*, Guan X. 2019.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BtCspB, a novel cold-shock protein-like bacteriocin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RC-ZYR2.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35(2): 23.
[4] Huang T., Lin Q., Qian X., Zheng Y., Yao J., Wu H., Li M., Jin X., Pan X., Zhang L., Guan X*. 2018. Nematicidal activity of Cry1Ea11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RC-XQ12 against the pine wood nematode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Phytopathology, 108(1): 44-51.
[5] Batool K., Alam I., Wu S., Liu W., Zhao G., Chen M., Wang J., Xu J.,Huang T., Pan X., Yu X., Guan X., Xu L.*, Zhang L*. 2018.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Aedes aegypti in response to mosquitocidal Bacillus thuringiensis LLP29 toxin. Scientific reports, 8, 12650.
[6] Zhang L., Zhang X., Batool K., Hu X., Chen M., Xu J., Wang J., Pan X., Huang T., Xu L., Yu X.*, Guan X.* 2018. Comparison and mechanism of the UV-resistant mosquitocidal Bt mutant LLP29-M19. Journal of Medical Entomology, 55(1): 210-216.
[7] Huang T., Zhang X., Pan J., Su X., Jin X., Guan X.* 2017. Corrigendum: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cold shock protein-like bacteriocin synthesized by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cientific Reports, 7: 40975.
[8] Pan X., Xu Z., Li L., Shao E., Chen S., Huang T., Chen Z., Rao W., Huang T., Zhang L, Wu S., Guan X.* 2017. Adsorption of 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 Cry11Aa onto Nano-Mg(OH)2: effects on bioactivity and anti-ultraviolet abilit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65(43): 9428-9434.
[9] Zhang L., Zhao G., Hu X., Liu J., Li M., Batool K., Chen M., Wang J., Xu J.,Huang T., Pan X., Xu L., Yu X.*, Guan X.* 2017. Cry11Aa interacts with the ATP-binding protein from Culex quinquefasciatus to improve the toxicit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65(50), 10884-10890.
[10] Huang T., Zhang X., Pan J., Su X., Jin X., Guan X.* 2016.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cold shock protein-like bacteriocin synthesized by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cientific Reports, 6: 35560.
[11] Dai R., Su X., Jin X., Zhang J., Guan X., Chen C., Shu C., Huang T.* 2016. Cloning, expression, purification, and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a novel Cry1Na3 toxin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RC-ZYR2.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109(3): 1064-1070.
[12]Huang T., Jiang J., Guan X*. 2016. Bacillus thuringiensis regulates Chinese cabbage growth beyond growth promo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11(11): 64-71.
[13] Huang T., Yu X., Gelbič I., Guan X*. 2015. RAP-PCR fingerprinting reveals time-dependent expression of development-related genes following differentiation process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61(9): 683-690.
[14] Huang T., Xiao Y., Pan J., Zhang L., Gelbič I.*, Guan X.* 2015. Characterization of cry1Cb3 and cry1Fb7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galleriae. Open Life Sciences, 10(1): 521-528.
[15]Huang T., Xiao Y., Pan J., Chen Z., Li L., Xu L., Zhang L., Guan X.* 2014. Aerobic Cr(VI) reduction by an indigenous soil isolate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RC-ZYR2. Pedosphere, 24(5): 652-661.
[16]Zhang L., Tang B., Huang E., Huang Z., Liu Z., Huang T., Gelbic I., Guan X.*, Xu L. 2013. Different toxicity of the novel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acillales: Bacillaceae) strain LLP29 against Aedes albopictus and Culex quinquefasciatus (Diptera: Culicidae).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106(3): 1098-1102.
[17] Zhang L., Qiu S., Huang T., Huang Z., Xu L., Wu C., Gelbic I., Guan X.* 2013. Effect of chemical additives o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acillales: Bacillaceae) against Plutella xylostella (Lepidoptera: Pyralidae).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106(3): 1075-1080.
[18] Zhang L., Peng Y., Wu S., Sun L., Huang E., Huang T., Xu L., Wu C., Gelbič I., Guan X*. 2012. Microbial ecology and association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in chicken feces originating from feed. Current Microbiology, 65(6): 784-791.
[19] Zhang L., Zhang Q., Huang E., Li M., Huang T., Xu L., Wu C., Gelbič I., Guan X.* 2012. A differentially displayed mRNA relates to the resistance of Aedes albopictus selected in vitro-activated Cyt1Aa6. Journal of the America Mosquito Control Association, 28(4): 327-329.
[20]Zhang L., Huang E., Lin J., Gelbic I., Zhang Q., Guan Y., Huang T., Guan X.* 2010. A novel mosquitocidal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train LLP29 isolated from the phylloplane of Magnolia denudata. Microbiological Research, 165(2): 133-141.
[21] Pan J., Huang T. (co-first author), Yao F., Huang Z., Powell C. A., Qiu S., Guan X.* 2008.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iiA gene from Bacillus subtilis BS-1. Microbiological Research, 163(6): 711-716.
[22]Yu X., Huang T., Huang Z., Powell C., Guan X.* 2007.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nhA gene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8010.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3(11): 1621-1625.
[23] Huang T., Liu J., Song F., Shu C., Qiu J., Guan X., Huang D., Zhang J.* 2004. Identification,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IS231 elements i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nd their phylogenetic analysis.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41(1): 27-32.
[24]Wu Z., Guo W., Qiu J., Huang T., Li X., Guan X.* 2004. Cloning and localization of vip3A gene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iotechnology Letters, 26(18): 1425-1428.
[1] 苏云金芽孢杆菌基因cry1Da3及其应用ZL201310286693.0(排名第1)
[2] 悬钩子环斑病毒RT-PCR检测引物及检测方法ZL 201310313071.2(排名第1)
[3] 高产耐高温蛋白酶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筛选及培养方法ZL200610069339.2(排名第5)
[4] 一种苏云金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增效剂ZL 02115761.8(排名第3)
[5] 一种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增效剂ZL 02115763.4(排名第3)
[6] 一种苏云金杆菌制剂杀虫增效剂ZL 02115762.6(排名第3)
[7] 杀蚊苏云金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ZL 201010200543.X(排名第4)
[1] 潘洁茹,郑能雄,黄天培,叶海梅、刘秀峰等. 2013. 苏云金菌素对食源性病原细菌及其生物膜的作用. 6.18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铜奖. 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组委会, 福州.
[2] 关雄, 邱思鑫, 黄天培. 2011. 苏云金杆菌高效助剂的研制与开发. 6.18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金奖. 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组委会, 福州.
[3] 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细菌生物农药研究与创新团队. 2011. 第八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青年联合会, 福州.
[4] 关雄, 蔡峻, 刘波, 许雷, 邱思鑫, 陈月华, 黄天培, 张灵玲, 翁瑞泉, 黄勤清. 2010. 细菌农药新资源及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研究. 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务院, 北京.
[5] 关雄, 邱思鑫, 黄志鹏, 胡方平, 翁瑞泉, 黄天培, 黄勤清, 黄志锋, 刘建新, 姚荣英. 2008. 杀虫防病微生物农药新资源及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研究. 200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州.
[1] 黄天培,Biofilm regulatory genes affect biofilm formation and UV resistance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through complex pathways,2019年国际无脊椎动物病理学和微生物防治大会暨第52届无脊椎动物病理学学会年会暨IOBC‐WPRS“无脊椎动物害虫的微生物和线虫防治”工作组第17次会议,西班牙瓦伦西亚市(亦译为巴伦西亚市),2019.7.28-2019.8.3,分会报告
[2]黄天培,Bt生物被膜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第十八届省科协年会分会场—2018年福建省植保科技学术年会,福建福州,2018.11.23,大会报告
[3] 黄天培,细菌生物被膜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中国科协第370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浙江杭州,2018.11.11-14,大会报告
[4] 黄天培, 关雄, Formation and dispersion mechanisms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iofilm and its potential biocontrol application,2018年国际无脊椎动物病理学和微生物防治大会暨第51届无脊椎动物病理学会年会,澳大利亚黄金海岸,2018.8.10-17,分会报告
[5] 黄天培,微生物杀虫剂苏云金芽胞杆菌应用潜力探索,第一届苏云金芽胞杆菌研究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北京,2015.6.23-25,大会报告
[6] 黄天培, 关雄, The bacteriocins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diversity and perspectives for future applications, 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四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贵州贵阳,2012.07.25-29,大会报告
[7] 黄天培, 苏云金芽胞杆菌细菌素的多样性及应用, 第六届全国芽胞杆菌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湖北武汉, 2011.12.1-12.3, 大会报告
[8] 黄天培, 苏云金芽孢杆菌细菌素的多样性及应用, “中关村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研讨会暨第七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大会, 北京, 2011.11.18-20, “饲料生物技术创新论坛”特邀报告
[9] 黄天培, 新型抗菌物质—苏云金芽胞杆菌细菌素的前期研究, 第五届全国芽胞杆菌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北京, 2010.12.2-12.5, 大会报告
[10] 黄天培, 关雄, 利用转座子随机插入基因组鉴定Bt 还原Cr/吸附Cr 重要基因, 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三届全国微生物基因组学学术研讨会, 福建厦门, 2010.11.26-28, 专题报告
[11] 黄天培, 苏云金芽胞杆菌细菌素的活性研究, 2010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术交流会, 湖南衡阳, 2010.11.12-16, 分组报告
[12] 黄天培, 苏云金芽胞杆菌还原Cr(VI)/吸附Cr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 福建省环境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 福建厦门, 2010.8.27-8.29, 大会报告
6) 培养学生的部分情况
2009-2010学年优秀班主任[2007级生物科学(微生物方向)2班班主任].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颁发
指导的2017届级学士李仪莹、2016届学士林丽鹏(保送厦门大学硕士)、2017届学士骆祥银、2018届学士范海丽、陈建丽获福建农林大学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指导的2013届学士苏小玉(保送本校硕士)等人获得福建农林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指导的2012届学士康榕、赖小华获福建农林大学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指导的2012届学士郭扬菁、杨晓伟、2011届学士张巧铃获福建农林大学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指导的2009届学士吴小凤获得福建省科协第七届青年学术年会农业分会优秀学术论文
指导的生科院2017届学士骆祥银、李仪莹获得2014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资助
选派2012届学士张意在中国农科院中日所联合培养(保送攻读工程硕士)
选派2011级硕士生张巧铃、2013级硕士生戴瑞卿和2016级硕士生李萌萌在中国农科院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
指导的生科院2008届学士肖颖(保送硕士)、2010届学士张君(保送硕士)获得福建农林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福建农林大学教务处颁发
指导的植保院2019届专硕马胜龙获得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指导的生科院2012届硕士蒋捷(获得厦门大学博士学位)、学士赖小华被评为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毕业生
指导的2013届硕士李丽芬、2016届硕士苏小玉和2018届硕士金鑫分别获得2012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指导的2014届硕士张巧铃获得第八届全国芽胞杆菌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一等奖;指导的2019届硕士姚俊敏(攻读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博士)获得第十二届全国芽胞杆菌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优秀报告奖;指导的2017级硕士生Aisha Lawan Idris、凡肖、郭亚冲分别获得第十四届全国芽胞杆菌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一等奖、墙报二等奖和墙报三等奖
2011届硕士苏新华、2014届硕士张巧铃、2016届硕士苏小玉、2018届硕士金鑫、2019届硕士生姚俊敏发表第一作者核心期刊论文;2016届硕士戴瑞卿发表第一作者3区SCI收录论文和第一作者核心期刊论文;2018届硕士金鑫和2019届硕士姚俊敏发表共一SCI收录论文;2017级硕士生Aisha Lawan Idris发表第一作者SCI收录论文,2017级硕士生凡肖、2019届专硕马胜龙发表第一作者一级学报论文
已指导毕业的研究生在大学、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安局刑侦技术中心、大北农、中国粮科院、生物公司等就业或获得985大学博士学位,已指导毕业的本科生绝大多数保研985、211大学或在生物相关行业工作
7) 服务社会的部分情况
2017.4.29-5.4,赴武夷山茶园调查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到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学术交流,并了解肉桂和水仙等主要茶树品种制作工艺和生产问题
2018.12.6,和福建农职院黄勤清教授受福建天禾绿保农资有限公司邀请,参加在福清三山镇举办的农场大棚“拜耳更好辣椒”用药效果现场会和“闽台重要作物高效农药混用产品开发、示范与应用”培训会。了解了当地辣椒生产和销售情况,并为当地农药经销商、农场主和种植户作了“当前农药研发概况”培训报告
从2019年起,作为福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定向协助上市公司福建绿安生物农药有限公司开展生物农药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和技术人才培养
2019年4月,带领博士生Musa Hassan Muhammad、硕士生Idris Aisha Lawan、凡肖、李肖肖、余怡艳前往福建浦城绿安生物农药有限公司交流了Bt工业发酵培养基优化、工业发酵、半成品、原药及制剂生产
2019年10月,和福建天禾绿保农资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一起到福清调查了蔬菜虫害和草莓病害
2019年11月,和福建天禾绿保农资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到闽侯调查蔬菜虫害
2019年12月,与本科同学张耀玉下乡调查龙岩市永定区蔬菜、百香果、烟草病虫害,并为农户指导科学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