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学子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农业未来

  发布时间: 2025-04-01   信息员:

在福建农林大学的校园里,一群怀揣科研梦想的年轻学子正以青春之力书写绿色农业的新篇章。生命科学学院杨佳红、杨胜、廖思婷等同学,在黄天培研究员和王子瑄副教授的指导下,聚焦苏云金芽胞杆菌绿色药肥开发,完成了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在科研领域的探索精神与责任担当。

初心与探索:科研之路从好奇启航

  “初次接触生物被膜技术时,我们满心都是对未知的好奇。”团队成员廖思婷回忆道。面对这一全新领域,团队成员如同在迷雾中摸索,努力寻找科研的突破口。

  然而,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复杂,实验条件难以精准控制,数据的波动性一度让团队陷入迷茫。无数次失败曾让他们质疑选择,但对绿色农业的热爱与对科研的执着让他们选择了坚持。

  “实验室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家,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团队成员黄海辰感慨地说。在反复调整实验参数、优化方案的过程中,团队逐渐积累了经验,为后续的科研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这支年轻的团队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科技赋能农业”的理念,用青春与智慧为绿色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专注科研,探索创新:团队进行Bt杀虫活性测试

团结协作:青春智慧汇聚科研力量

  “科研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场集体智慧的接力。”指导老师黄天培常常这样提醒团队。在这个项目中,每一位成员都深刻体会到,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攻克复杂的科研难题。

  团队的核心成员杨佳红如同领航员,负责整体规划与实验设计,为团队指明方向;廖思婷和苏泓昕专注于生物被膜的培养与优化,他们是团队的“工程师”,为项目筑牢根基;杨胜、杨佳红和张艺萌承担田间试验与数据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而黄海辰和徐秋婷则负责文献整理与报告撰写,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可传承的知识体系。

  “每周的项目讨论会是我们的‘头脑风暴’时刻,大家各抒己见,甚至因为观点不同争得面红耳赤。”团队成员苏泓昕笑着说,“但正是这种思想的碰撞,让我们一次次找到突破的方向。”

成果与应用:青春在田野上闪光

  经过无数次试验与优化,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创新性生物被膜技术,显著提升了苏云金芽胞杆菌制剂的抗紫外线能力和杀虫活性。这一成果不仅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更在田间试验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福建漳州、泉州、南平等地区的示范推广中,团队累计完成1千亩的试验示范,推广面积达12万亩。产品不仅畅销国内主要茶蔬产区,还成功出口至加拿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看到我们的产品在田间发挥作用,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那种成就感无法用言语形容。”团队核心成员杨佳红感慨道。如今,这支年轻的团队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农业理念,用青春的智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茶园样本采集:科研基础的坚实一步

榜样与传承:青春火炬点亮科研星火

  在福建农林大学的校园里,这支年轻的科研团队不仅是绿色农业领域的探索者,更是青春榜样力量的传递者。他们将实验室里的奋斗精神延伸到校园,通过参与“挑战杯”等平台,将科研心得凝练成可复制的经验,点燃更多学子的科研热情。

  “科研不是象牙塔里的独舞,而是集体智慧的交响。”团队成员徐秋婷在新生科研启蒙讲座上说道。她展示的实验失败记录本——密密麻麻标注着203次参数调整,成为激励学弟学妹们直面挫折的“勋章”。这种将失败转化为教材的做法,让"敢想敢试"的科研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

  在他们的感召下,生命科学学院申报科研项目的本科生数量同比增长47%,其中以“农业微生物应用”为主题的研究小组达13个。

展望未来:青春方程式解码绿色未来

  当夕阳余晖洒在实验田上,团队成员们正围坐在便携式光谱仪旁,讨论如何将生物被膜技术嵌入无人机喷洒系统。“我们的目标不只是优化现有技术,而是构建一个会‘思考’的生物药肥生态系统。”黄海辰展示着团队绘制的技术路线图,上面标注着“智能感应材料”和“菌群微环境调控”等前沿关键词。

  指导老师王子瑄展示的PPT中,一张"产学研转化时间轴"尤为醒目:从实验室小试到中试基地建设,再到与多家茶蔬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每一步都踩在产业化鼓点上。“当基础研究长出‘经济翅膀’,青春价值才能真正落地生根。”王子瑄的话语中透着科学家的务实。

  在青春与泥土交织的年华里,他们用显微镜下的坚持书写着这样的信条:当个人成长的轨迹与时代命题同频共振时,每一滴汗水都会折射出改变世界的光芒。这束光,正穿透实验室的玻璃穹顶,照亮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星辰大海。  

微生物农药研究荣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农业科研的征程,既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也是攻坚克难的战场。由本科研团队主导完成的“微生物农药防控茶园主要害虫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这是对学院科研实力的权威认证,更是对科研团队砥砺奋进的崇高致敬。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将始终聚焦国家绿色农业战略需求,在生物药肥研发领域持续深耕,以微生物技术为突破口,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